大宋状元|这一榜考生,出了好几位宰相副宰相,状元该多牛?

发布时间:2023-08-29 09:29:10 来源: 齐鲁壹点

大宋天圣五年(公元1027年)丁卯科状元,乃应天府虞城(今河南商丘)人氏王尧臣。

本科录取的进士,人才济济,出了不少名臣、重臣,比如韩琦、吴育、赵概、文彦博、包拯等等。因此,后人将这一榜录取进士称为“宰执榜”。所谓“宰执”,在宋代系宰相与执政的并称,而执政指的是参知政事。也就是说,本榜进士多出宰相、副宰相。王尧臣能在本科考试脱颖而出,力拔头筹,当属不易。

中状元的时候,王尧臣只有二十四岁,堪称年轻有为。进入政界之后,他先是出任湖州(今浙江湖州)通判。然后,奉调回京任职,担任秘书省著作郎。干了几年之后,因为他老爸出了点事,牵连到了他。至于出了什么事,笔者没有查到相关记载,不好乱编。


(资料图片)

老爸犯了事,上级就认为王尧臣不适合再在要害岗位任职,便把他调离京城,安排他做了光州(今河南光山)知府。王尧臣是个关注民生,很有人文情怀的官员。在光州任职期间,当地连年闹饥荒,很多饥民为了活命,有盗抢政府仓库粮食物品的行为。对于这些人,政府打算从严办理。王尧臣认为,出现这种情况,与政府施政不当有很大关系。对犯案民众,处理上能轻则轻,能免则免,尽量不要滥开杀戒。对他的建议,宋仁宗十分赞赏,并予以采纳。王尧臣此举善莫大焉,不少人因此而得以保全性命。

此后,王尧臣因为父亲病逝,按规定回家服丧守孝。期满之后,他重新获得重用,奉调回京任职,担任了三司度支判官。在宋初,中央政府设有“三司”这样一个部门。“三司”又称“计省”,是全国最高财政管理机构,分为盐铁、户部、度支三个摊子。元丰改制后,“三司”被撤销,相关职能分别由户部、工部负责。在户部之下,又设度支、金部、仓部三个司。但此“三司”,已非彼“三司”。所以,在本书中有时又称度支为户部的一个司。王尧臣任此职时,“三司”尚未被裁撤。

西夏李元昊叛宋独立后,王尧臣被任命为体量安抚使,前往西北督抚边防,稳定民心。临行前,他建议皇帝,关中一带历经战乱,民众深受其害。为了凝聚民心,团结起来一致抗敌,应当免除当地民众税赋二年。这一体恤民情、深得民心的合理化建议,被宋仁宗所采纳。回京后,他又根据自己的所见所闻,对边防局势进行了深入思考,并整理成一系列对策建议,呈交皇帝作为决策参考。对他的这些建议,宋仁宗深以为然,并指示各位边关守将照此办理。

王尧臣知人善任,敢于仗义执言。西夏李元昊率军攻宋,边防主将韩琦大意轻敌,被诡计多端的李元昊诱敌深入,全歼大将任福指挥的宋军数万之众。这场战役,便是历史上著名的好水川之战。遭此惨败,朝野哗然。宋仁宗一怒之下,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严厉问责,撤了韩琦的职。与此战有关的范仲淹,也受到了牵连,被撤销了职务。王尧臣认为,这两个人都是当世英才,有勇有谋,不应该这么轻率处理。他同时大力举荐种世衡、狄青等战将,要求委之以重任。事实证明,王尧臣看人很准,这些人日后在抵御外族侵略、保卫国家安全方面,确实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。

由于工作出色,见识过人,王尧臣屡获提拔,先后出任枢密副使、参政知事等要职。此时的他,居宰相高位只有一步之遥了。笔者在上篇介绍过,王尧臣的上届状元学兄宋庠在做了宰相之后,有人在贺喜的诗中写到,“皇朝四十三龙首,身到黄扉止四人。”意思是,截止到宋庠做宰相之时,在大宋科举已经诞生的四十三位状元中,有吕蒙正、王曾、李迪、宋庠四位干到了宰相。王尧臣看了此诗之后,长叹一声道:“为啥不用‘已四人’、而偏偏用‘止四人’呢?这不是说就此截住不再有了吗?”

有个说法,叫做“一语成谶”。干了三年副宰相(参知政事)的王尧臣,没有等到被委以宰相重任,便因病去世,享年五十五岁。而在此后的北宋时期状元得主中,真的就再也没有产生过真正意义上的宰相人选。至于南宋时代,则另当别论。这样的巧合,真是让人觉得诡异无比。

王尧臣文采很好,为文词语温婉清丽,有遗著《崇文总目》三十卷。

王尧臣在朝野享有很高的威望。对他的壮年早逝,宋仁宗十分痛惜,亲临家中吊唁,并停止办公一天以示哀悼。大文豪欧阳修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,这篇题为《王尧臣墓志铭》的古文,被选进了当今的中学语文教材,有些内容还时常被用作高考文言文阅读试题。比如其中这样的句子:“公为人纯质,虽贵显不忘俭约。遇人一以诚意,无所矫饰,善知人,多所称,荐士为时名臣者甚众。”为官一场,能得到这样的评价,足矣。

壹点号谷荻

新闻线索报料通道:应用市场下载“齐鲁壹点”APP,或搜索微信小程序“齐鲁壹点”,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!

标签: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每日创新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浙ICP备2022016517号-15   联系邮箱:5 146 761 13 @qq.com